【2025最新】拇趾外翻早期症狀圖解:怎麼判斷需不需要手術?

什麼是拇趾外翻?

拇趾外翻(Hallux Valgus)是指大拇趾向第二趾偏斜,同時第一蹠骨頭向內側突出,造成腳內側明顯的骨頭突起,俗稱「腳拇指變形」。 外觀上,患者的前足寬度會增加,嚴重時甚至導致其他腳趾變形、重疊。

常見成因

  1. 遺傳因素
    有家族病史者罹患風險顯著增加 (Nix et al., 2015)。
  2. 骨骼結構異常
    扁平足、足弓塌陷、第一蹠趾關節鬆弛,皆會加速變形。
  3. 鞋子影響
    長期穿著尖頭、高跟鞋會擠壓前足,增加變形機率 (Nguyen et al., 2018)。

早期症狀圖解

有以下症況與困擾,很可能是拇趾外翻早期症狀,建議及早就醫

1.腳內側關節處疼痛與紅腫  腳內側關節處會紅腫、壓痛,尤其在穿緊鞋或長時間走路後更明顯。

2.鞋子擠壓不適
鞋內空間不足導致摩擦,常在走一段時間後感到灼熱或刺痛。

3.第二腳趾擠壓變形
大拇趾偏斜會擠壓第二趾,使其翹起或交叉,長期可引起槌狀趾變形 (Kilmartin et al., 2020)。

如何判斷是否需要手術?

保守治療的情況

如果症狀屬於早期,且疼痛不嚴重,可以先嘗試:

  • 寬楦頭鞋:減少擠壓
  • 鞋墊與輔具:支撐足弓、分散壓力
    ⚠ 根據系統性回顧,輔具可緩解疼痛,但無法改變骨骼排列 (Uden & Kumar, 2017)。

建議手術的情況

  • 經保守治療仍無法改善
  • 影響生活或運動
  • 變形持續惡化,已影響第二趾或走路步態
  • 產生轉移性的蹠骨疼痛
  • X 光顯示角度惡化、合併症狀

微創 MICA 手術介紹

MICA(Minimally Invasive Chevron and Akin)是新一代的拇趾外翻微創手術,近年在歐洲與亞洲廣泛應用 (Lisacek-Kiosoglous et al., 2022)。

優點

  • 切口僅 3 mm
  • 傷口小、疤痕不明顯
  • 恢復期短 4-8 周
  • 疼痛控制佳 (Mateen & Siddiqui, 2023)

適合族群

  • 輕中重度變形
  • 希望快速恢復日常活動者
  • 重視外觀與美觀的患者

限制

  • 骨質疏鬆嚴重者需謹慎評估

案例分享(術前後對比)

患者背景:42 歲女性,因腳內側疼痛影響上班與穿鞋就醫。
檢查結果:HVA 32°,IMA 17°,第二趾輕度擠壓。
治療方式:採 MICA 手術,切口 3 mm,術中以Shannon bur微創骨鑽完成截骨與骨釘固定。
術後成果

  • 第 2 週即可正常行走
  • 疼痛指數由 7 分降至 1 分
  • HVA 改善至 8°,外觀恢復自然

 

 

 

 

 

 

科醫師的建議與日常護腳技巧

  • 避免長期穿尖頭或高跟鞋

  • 每半年檢查一次足部,追蹤變形狀況

結論

拇趾外翻不只是外觀問題,長期可能影響走路與關節健康。及早辨識早期症狀,配合正確治療,能減少手術風險並保持足部健康。 

 

 

☆立即諮詢 骨科 陳建樺醫師 👉 Facebook粉專
☆立即掛號 👉 立即預約
☆更多足部健康知識,歡迎追蹤 Instagram!
☆深入閱讀更多醫療專文,請上醫淬思官網。

☆立即諮詢 骨科 陳建樺醫師 👉 Facebook粉專

☆立即掛號 👉 立即預約

☆醫療訊息不遺漏,按讚追蹤Instagram

☆更多重要醫療新聞訊息,請上醫淬思官網

 

編者: [ 醫淬思MPH團隊 ]  與 [ 醫淬思AI Lab ]

校閱:陳建樺醫師 |萬芳醫院骨科部 主治醫師      閱覽更多陳建樺醫師 文章

請善用文獻檢索與原文閱讀進行內容驗證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