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威智醫師有提過「每個人都有痔瘡」,而懷孕的媽媽們都非常辛苦
頂著大肚子來孕育我們的下一代,常常會在孕期中或產後更容易有痔瘡的困擾
也會有一個疑問 —— 懷孕期間的痔瘡,需要處理嗎?
媽媽們在懷孕期間,肚中寶寶會使媽媽的腹壓上升以及末端血液回流不易
這些都是加重痔瘡發作的危險因子,而自然產的產婦在產程當中,因為
閉氣用力使腹內壓力增加,讓血流都集中在下半身,使比較輕微的痔瘡
更容易加重而發作。
生產中能不能同一時間接受痔瘡手術治療?
妊娠最終期望是產婦及胎兒安全為第一優先考量,所以這邊威肯醫師並不建議孕婦在生產中一併接受痔瘡手術。自然產過程中媽媽會耗費大量的力氣,加上產後胎盤脫落要優先處理,以及最容易致命的產後大出血都是必須嚴密監控,這時候再增加一個開刀傷口可能會延遲發現問題的時間,所以在生產的當下是不建議同時接受痔瘡手術。威肯醫師會建議在產後兩個星期後,痔瘡症狀仍然沒有有效的改善時,可以到威肯醫師門診接受評估並討論後續的處置。
如果還有繼續生育的打算,痔瘡是不是等到生完最後一胎再處理?
如果媽媽曾經在懷孕生產過程中有困擾於痔瘡發作的問題,在產後有稍緩解的情形,一旦面臨到再次懷孕的時候,仍然會有可能再次的發作。若是還有想生產的計劃,可以選擇懷下一胎前來將痔瘡問題處理。
日常生活的保健也是需要特別注意!
- 坐姿要正確:應保持正確的坐姿,避免長時間翹腳及久坐,加重骨盆的壓力,容易導致痔瘡形成。
- 飲食要注意:多攝取膳食纖維,如蔬菜、水果、全麥食品等,避免辛辣刺激性和油膩、重口味的食物,這些食物容易引起便秘和腹瀉進而增加痔瘡的風險。
- 運動適量:輕量的運動,像是散步或者坐床邊踢腿,可以刺激腸胃蠕動以及周邊血液的回流,減少便秘和腹瀉的發生,進而降低痔瘡的風險。另外適當的凱格爾、提肛運動有助於加強肛門周圍肌肉,進而降低痔瘡的風險。但要避免過度用力,以免加重痔瘡的症狀。
-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產婦在排便後應及時用溫水清洗肛門周圍皮膚,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成分清潔劑,以免導致皮膚過敏和炎症。
- 溫水坐浴:當產婦面臨到痔瘡發作的不適感,還是會建議以38-40度的水坐浴5-15分鐘左右,一天至少三次。可以促進肛門附近的血液循環,除了降低不適感之外也有助於痔瘡的回復。
- 適時就醫:如果產婦出現了痔瘡的症狀,如疼痛、灼熱感、肛門搔癢等,應及時就醫,接受專業醫師的處置,以免病情加重。